#爆谷研究學會 - 《#綠簿旅友》:我是racist!?
「好看不造作!」完全是我喜歡的電影口味。
說實在,這電影不存在劇透空間,看預告便擺明車馬是要說兩個種族相處的故事,加上又是真人真事,Google一下便知道來龍去脈了。但當「種族」這個議題已經去到「磨爛席」的討論程度,而我自命大愛開明,真的想不到還有甚麼會令我覺得驚訝。所以一開始是本著上歷史堂的心態去看《綠薄旅友》,但完場後我不禁懷疑自己的文明程度。
電影中的其中一個情節令我質疑自己, Tony(義大利裔美國人)不理解Don(非裔美國人) 為何對一些無傷大雅的黑人標籤感到不快,並指自己也不會被刻板的意大利人標籤影響,暗示 Don 小題大做。這一幕隨即令我聯想起「NiggX」這個字,三不五時也聽到人拿它的諧音開玩笑,感覺他們的本意也不是要冒犯,就是小學雞的行為,而且「今時唔同往日」,為甚麼還會有爭議性?我和Tony在種族相處上有著相同的疑問,不是惡言相向的評語有甚麼好梗梗於懷?Hey Man,Take it easy! 啪!電影就一巴掌摑了下來,給我看清一點現實。雖然Don是與眾不同和身份顯赫的鋼琴家,但他依然因為膚色而遭到不人道對待:像只能入住指定的酒店、被白人針對挑釁、無故成為警察的眼中釘等。而對比上今天社會的黑人,即使和Don一樣已非身分卑微,在社會上亦擁有一席發言權,但其實依舊受著膚色和歷史遺留下的影響,他們在教育、經濟上的起點都比大部分人遲。不是說兩句「Hey. Yo. What’s up!」、「我都聽Hip-Hop的」或「我成日用「黑人問號」」,就彌補他們受過的苦,也不等同你是一位平權分子。我和Tony都在拿自己的角度和經歷來量度平等,表面看今天的黑人和Don都已經「上岸」,便認為問題跟著消失,已是一種不公平。
那為甚麼60年過去,我的想法依舊像Tony一樣充滿盲點。我這新生代是怎麼了?「消除歧視!追求平等!」,叫得比任何人都大聲,就覺得自己不是Racist 種族主義者;沒有製造問題,就繼續心安理得的生活。政治正確便可以了吧?啪!另一巴又摑下了。都被政治正確的恐懼害死了。現在好像是一個「有殺錯無放過」的年代,一點失誤就會成為眾矢之的,網絡世界讓人愈來愈「圍爐」,有話想說的旨在尋求認同,持不同意見的就是「鬼」,討論變成罵戰,根本沒有得著。電影跟我說尊重是要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,若果沒有Tony的大言不慚就不會有和Don的「激情」交流,所以認知不正確又怎樣?時間不要再花在消滅所謂「錯誤」的人吧,雙方只會被推得愈想愈遠。不想成為一個Racist,可能先大膽接受自己Racist的一面吧!
爆谷程度:90%
買票原因:
1) 輕鬆搞笑的歷史堂
2) 兩位男主角的「激情」對話和互動
3) Don (Mahershala Ali),Wow,好Charm